close
html模版聯通與小米騰訊合作的無限卡如雨後春筍,然而有用嗎?
原標題:聯通與騰訊阿裡小米合作的流量卡如雨後春筍,然而有用嗎?

文 / 寧宇,作者微信公眾號:尚儒客棧(CMCC-ningyu)

這段時間,中國聯通的各種定制卡如雨後春筍般呈現在各個APP裡。

在我手機裡看到的營銷彈窗,包括與騰訊合作的大王卡、小王卡;與阿裡巴巴合作的釘釘卡、螞蟻寶超值卡;與百度合作的神卡(分大神卡、小神卡、女神卡);微博的V卡、京東的小強卡、B站的Bilibili免流卡,不一而足。

在不限流量的冰淇淋套餐之後,聯通又一次引領瞭運營商營銷的潮流,在運營商的營銷圈裡引起一片喝彩。

在向聯通持續創新致敬的同時,我對這次聯通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潮有三個追問,希望與大傢共同討論:

首先:聯通是否獲利?

從這一輪次營銷中不難看出,雖然互聯網的線上渠道傳播廣,效果佳,進一步提升瞭聯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,但吸引用戶的主要還是低廉的資費。

價格的優勢主要在於兩方面:

其一是實實在在的低價,比如螞蟻寶卡2G流量加少量話音才36元,超出套餐1G全國流量10元。

其二是後向流量的計費模式,就是使用該互聯網業務時流量免費,比如大王卡的騰訊應用流量全免,bilibili卡視頻和直播免流量等。

如今,後向流量已經不是什麼新模式,技術上三傢運營商都可以提供,業務拓展的關鍵還是價格。眾所周知,後向流量屬於批發類,單價一定比市場價優惠便宜才有人買,所以雖然不知道聯通給瞭多大優惠,但肯定比大眾市場的價格更低。

顯而易見,這些新客戶流量的單價都是相當低的,必須靠用戶規模的增長來帶動企業的增收。

然而在市場飽和的狀態下,已經沒有多少沒有手機的用戶瞭。靠低價發展的新用戶,有多少是本網老客戶轉過來的,此舉又會對企業的整體營收產生什麼樣的影響?如今網絡覆蓋通信質量等方面大傢都差不多瞭,用戶規模也都不小,換卡轉網最便利的還是聯通本網的客戶。殺敵一萬之後到底自損多少,這個賬隻有聯通自己算得清。

有分析認為,此舉是為瞭搶奪移動和電信的存量用戶;也有分析說,這是在爭奪第二卡槽。短期來看,聯通這種擁抱互聯網的態度確實給電信和移動帶來瞭不小壓力。但降價引發的流量增長無法填補單價過快下滑帶來的減收,行業整體市場價值下降,從長遠看對哪一傢運營商都沒有好處。

其次:如果電信和移動跟進,市場會有什麼變化?

如今面對互聯網企業,運營商已經沒有太多選擇,即使像移動還在試圖發展互聯網業務,但也並不排斥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。所以態度並不是阻礙電信移動發展類似業務的關鍵。

三傢運營商都已經建成瞭完備的信息系統,能夠及時瞭解市場情況的變化。如果聯通與互聯網的合作成功地帶動企業效益的增長,或者對自己的運營產生瞭嚴重威脅,相信電信和移動都不會坐以待斃,而會選擇主動和互聯網企業探討合作問題。

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,會不會因為與聯通的合作協議,而放棄與另外兩傢的合作呢?個人以為不會,通過與聯通合作打開的突破口,如果其他運營商伸出橄欖枝,互聯網企業沒有道理放棄與更大運營商聯合營銷的機會,傭金不是目的,絕不是。

那麼電信和移動會不會拿出更有誘惑力的價格呢?個人以為兩傢都有這個能力,畢竟聯通是經營業績最差的,如果打價格戰的話,實力差距一目瞭然。

所以說,另外兩傢至今沒有動作,或者動作不大,如果不過是在觀望,那就是聯通此舉並沒有打疼兩傢競爭對手。

咱們再做一下沙盤推演:如果電信和移動調整策略,也像聯通那些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全面營銷合作,那麼聯通是否因為合作的 先發 而獲得什麼優勢呢?

第三:電信特價運營商應該 營銷至上 麼?

從本質上,電信運營商的商業模式和互聯網企業並不一樣。

互聯網與客戶之間很少有周期性的付費合約,要麼靠營銷提成,要麼靠後向收費把前向的必買推薦流量變現,訂單轉化為收益的周期短,營銷成功就意味著勝利。

所以我們看到,互聯網企業將各種資源都聚焦在營銷環節,產品研發、組織架構、管控體系等都是以營銷為核心的,不管在哪個領域,營銷做得好才能推動企業發展。

而電信運營商與客戶之間是租約性交易,一次合約後通過持續運營可以周期性獲得收益,所以經營之道在於 建網 營銷 運營 ,前兩步的目的都是為最終能持續收錢。

所以對於運營商來說,建網、營銷這些花錢的動作,最終的目的是從存量客戶中獲得收益。如果運營商的工作重心總是放在營銷上,在資源投放方面勢必擠占對存量客戶的保有環節,而存量客戶對企業收入的貢獻度低,也是必然的結果。

在電信運營商與互聯網企業合作中,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,完成瞭放號、賣卡的營銷環節,就已經達成瞭目標;而對於電信運營商來說,銷售完成隻是運營的開始。如果電信運營商沉迷於 營銷至上 的模式,看似新增市場紅紅火火,但還是不賺錢啊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hu126p7k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